11月23日下午,科技人文讲堂暨心理学前沿论坛第41期在东区人文楼B311会议室如期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孙晓敏教授应邀作题为《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贫困影响生命意义感的内在机制》的专题讲座。讲座吸引了amjs澳金沙门线路心理学系教师、心理学方向研究生、访学教师以及其他系部众多师生的积极参与。心理学系执行主任孔燕教授致开场辞,并对孙晓敏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时间贫困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时间不够用的弥散性感受。孙晓敏教授课题组通过系列研究深入探究了时间贫困影响解释水平的边界条件及影响后效。孙晓敏教授指出,时间贫困会负向影响个体的解释水平,这会导致个体更倾向于关注“怎么做”,而忽略“为什么做”。她进一步指出,时间贫困影响解释水平的边界条件包括自主和受控动机两种类型,动机类型的差异可能改变时间贫困对解释水平的具体影响路径。报告中,孙晓敏教授着重分析了时间贫困对个体幸福感的深远影响,指出其引发的具体化解释水平可能损害生命意义感,进而对个体和家庭幸福带来负面影响。
整场讲座内容充实,逻辑清晰,获得在场师生的高度评价。与会师生纷纷表示,讲座让他们对“忙而无效”的现象有了全新理解,并学习到如何通过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和保持目标意识来避免时间贫困的困扰。
在讲座结束时,孔燕教授代表全体师生向孙晓敏教授致以衷心感谢,并赠送纪念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本次讲座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帮助大家认识到时间和幸福感的紧密联系,并为今后的生活和学术规划提供了切实的建议。心理学系将继续举办系列学术活动,以期推动相关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
心理学前沿论坛是心理学系三大品牌论坛之一,旨在通过和国内外知名学者的互动,分享心理学前沿研究热点,以及心理学科在社会关切问题上的应用。科大心理学系通过心理学大师讲堂、心理学前沿论坛、心理学沙龙三个系列,分层次介绍心理学高端思想,心理学前沿研究和心理学科普应用,以回应社会关切问题,促进具有科大特色心理学科的构建。
孙晓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担任亚洲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及应用社会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社会服务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管理心理学专委会委员、儿童发展与社会政策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经济心理学及管理心理学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社会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先后主持“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贫困影响个体、人际和家庭幸福感:稀缺理论的视角”等三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心理学报》、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心理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