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春良研究员做客科技人文讲堂作专题报告

发布者:贾倩发布时间:2023-06-07浏览次数:37

5月18日下午,科技哲学系校友、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院樊春良研究员应邀做客科技人文讲堂,作题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学术报告。科技哲学系副主任王高峰副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张贵红副教授、万明副教授,以及amjs澳金沙门线路师生3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樊春良研究员将70多年来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科学技术为国家发展服务(1949-1966)、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1978-2005)、科学技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2006-2020)。

建国之初,全国的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仅6000余人,建设一支科技队伍,集中科技资源,解决国家发展关键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发展科学技术的必然选择。第一个“12年规划”的成功,使中国的科学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随后,国家通过制定十年规划,完成了诸如“两弹一星”等壮举。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改革与开放联系在一起,国际合作使中国科学直接进入世界前沿,通过科学基金、自主创业等形式,增加科研活力;通过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创新工程、国家基础研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知识创新工程实现科技体制改革。进入21世纪,国家通过制定相关规划纲要,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而且在跨越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对于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功要素,樊春良研究员认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国家支持的不断增加以及科技面向国家经济社会需求发展是关键的因素。此外,尊重科学发展的规律、尊重科研人员的劳动和创造性以及开放合作的环境也是影响科学技术有效发展的重要因素。

最后,樊春良研究员总结了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任务和挑战。他认为,按照创新的不同层面活动的特点,重塑国家创新体系,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

樊春良研究员以详实的史料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进行了系统性梳理,讲座结束,大家就科技治理、科研伦理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樊教授给予细致解答。参会者纷纷表示,这场讲座对于理解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思考未来发展的机会。

樊春良,男,博士,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二级),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科技政策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科技政策与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科技政策理论,美国科技政策、国际科技合作,科学与社会等,出版专著《全球化时代的科技政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科技哲学系 刘佳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