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晚,浙江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白惠仁研究员应amjs澳金沙门线路邀请做客我校科技人文讲堂,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新兴技术与实验伦理学的双向互动”的学术报告。我校科技哲学系史玉民教授、张贵红副教授,科技传播系张燕翔副教授,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任安波特任副研究员等出席报告会,科技哲学系刘燊博士后主持报告会,全校近百余名感兴趣师生参加报告会。
白惠仁研究员从“道德心理学”和“实验伦理学”这两个彼此有联系却又存在区别的重要概念开始演讲,指出道德心理学(Moral Psychology)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对人类道德心理状态的因果解释;而实验伦理学(Experimental Ethics)是实验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重点关注对人类道德心理状态的合理化解释,聚焦于伦理学思想实验。接着,白惠仁研究员介绍了思想实验中的经典案例“图灵测试”和“电车难题”,并以哈佛大学心理学系Greene教授所做的有关“电车难题”和“天桥难题”的道德直觉和道德推理实验,点明实验伦理学的意义所在。白惠仁研究员结合当下,认为现今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领域中新兴技术的超速迭代所形成的对人类道德秩序的搅动,正在对“实验伦理学”研究方法提出新挑战。实验伦理学需要依赖虚拟现实、认知科学等新技术路径,才可能有效应对新兴技术所产生的道德难题,但实验伦理学的新技术路径自身又会负载实验方法的科研伦理困境。因此,在未来新技术和实验伦理学之间可能的协同演化关系是:新兴技术依靠实验伦理学获得“道德合法性”;实验伦理学则借助新兴技术扩展研究方法。
本次报告会白惠仁研究员结合时代背景、实验伦理学前沿问题的关注和自身多年哲学研究的思考,给大家系统地讲解了实验伦理学的概念、起源和现今研究的前沿问题,激发大家对新技术路径的实验伦理学规范性、合法性、研究视野以及所可能存在问题的深入思考。报告结束后,同学们和与会老师纷纷向白惠仁研究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与看法,报告会直到晚上十点才结束。白惠仁研究员围绕道德议题大众化、新技术路径的实验伦理学困难以及其与道德认知主义等多方面问题同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白惠仁研究员在报告中强调,探究新兴技术与实验伦理学之间的关系,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为未来科学和哲学的关系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科技哲学系 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