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大学堂举办第三十八次讲学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0-20浏览次数:99

 

  秋高气爽,硕果飘香。在这个收获希望的美好季节里,10月18号下午,中华文化大学堂和安徽国际老子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举办了第三十八次讲学活动,本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中华文化爱好者近300人参加。

  当前,国学教育的热潮正在兴起,怎样把握国学的精髓,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提升国学教育的境界层次,是促进国学教育健康、深入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国科大刘仲林教授首先为大家作了“康熙‘学达性天’与国学教育提升”的专题报告。

 

  刘教授首先指出康熙御赐“学达性天”匾的思想来源,认为“学达”两字来自“下学上达”,性天两字来自“性与天道”,其八个字是《论语》的核心思想。“下学上达”是悟道的一体两端,下学是小学,是基础,是可以教出来的;上达是大学,是目的,是融会贯通的领悟,需要自我实践体会、修养提升,不是能讲出来的。“下学上达”的本质就是“转识成智”,即把“知识”转化为“智慧”。

刘教授结合实际事例,指出当前我国教育存在只注重授业,传道不足,缺少上达的修行问题,导致我们在原创性方面做得不够。他认为创造性需要“转识成智”,作为教师或大学生不能只知下学,不知上达,应多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他引用马克思哲学家冯契观点,指出“为学”和“为道”包含两种认识飞跃:即从无知识到有知识的第一次飞跃,以及从知识到领悟智慧的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就是一个悟道过程。希望大家以第一次飞跃为基础,努力向第二次飞跃的境界迈进!刘教授以“学问之道,求其放心;克服惯性,恢复天性”小结。

 

  随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三雕传人、安徽徽州三雕传承艺术馆馆长查嵘先生,以他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发展故事,作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与徽雕艺术”的讲座。生活中无论成功与否,查嵘先生都存有一颗悲悯、感恩之心。他常年游学各地,热心公益事业,并坚持认为钱是修来的,不是赚来的,人们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行,多做善事,才能获得福报。

 

  讲座还穿插了“忽雷太极”传人——李剑老师那刚柔并济,并集健身、观赏为一体的忽雷太极36式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最后,讲座在中华文化大学艺术团的仁学之歌、长江之歌等多首欢快、悠扬的歌声中落下了帷幕。

 

 

(amjs澳金沙门线路)

Baidu
sogou